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

通知公告 医院动态 八五普法 巾帼建功
初心护“心”|坚守精神心理护理岗位39年的章秋萍!
日期: 2019-07-17 点击量: 2772

浙江大学医学院(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)精神心理护理研究室执行主任章秋萍主任护师获得2019年度“浙江大学好护士奖”。提起章秋萍,医院的护士们都有些害怕,大家纷纷感慨:“章主任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真的很严格啊!”


尽管如此,大家心里都明白,杭州市七医院护理事业能有今天的发展,医院护理工作能成为省内精神专科医院的标杆,她功不可没。


从事精神心理护理工作39年,她究竟是如何坚持至今?

前言

看着病人逐渐好转是最大的成就


忆初心:在临床护理中成长

1980年,章秋萍22岁,刚参加工作的她被分配到精神病专科医院。彼时,大家看待精神病人仍带着有色眼镜,许多医护人员也不愿意来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。章秋萍说:“当年有5个人被分配到医院,很快3个人就选择了离开。”


的确,当初被送进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几乎都是重症精神病患者,狂躁症、抑郁症、精神分裂症等等,护理人员既要照顾患者的日常饮食起居,又要随时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防止他们发病后伤害自己或他人,还要与患者多沟通交流,让他们对医护人员打开心门。80年代初,医院的硬件设施、制度理念等都还远远未达到现有的标准,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。


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月,章秋萍就被一名躁狂症病人打了耳光。“当时觉得很委屈。”章秋萍说,自己跟着医生与患者进行日常沟通,没想到他突然发病出现了幻觉,被狠狠打了一巴掌。那时候,章秋萍想过离开,但最后还是留了下来。“后来患者跟我道歉了,我明白他们也不容易。”慢慢地,章秋萍有了自己的工作追求,她希望能通过贴心护理,帮助患者早日康复。


如今,再回想起这件往事,章秋萍更多会从专业角度进行剖析。“其实当初患者在行动前,眼神已经有所变化,但我没有注意。现在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接触技巧,我也能更灵活应对。”


用心用情,以心交心。16年的病房护理生涯,章秋萍明白只有用真诚对待病人,他们才会打开心扉。90年代的一位病人,一直让她记忆至今。


那是一名26岁左右的女性患者,因为重度抑郁症自杀被送进医院。医院里,姑娘躺在病床上,神情麻木而淡漠。一旁,父母看着女儿手上的伤口,悲痛不已却不知道如何和女儿沟通。这让章秋萍觉得十分难受。


住院治疗的两个月里,章秋萍每天都会去看她好几次,握着手与她谈心,希望能解开她的心结。“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,命只有一次。”章秋萍的真心打动了女孩。出院后,一家人来医院配药时,也总是会找章秋萍聊天,跟她说说最近发生的事情。“他们还特意送来了一副字画表达感谢。”提起这家人,章秋萍至今仍很感动。


于她而言,看着病人逐渐好转就是最大的成就。


为了提高自己服务患者的能力,章秋萍还为自己制订了“学习--工作--科研”“三位一体”提升计划。尽管精神科护理之路漫长而艰辛,但她一直坚定前行。


护理教学查房


践初心:高质量武装护理团队

1996年7月,章秋萍入主护理部开始从事管理工作。不过,为患者着想的心一直没变。长期深耕病房,她明白护理团队的短板,决定狠抓质量与服务,练就一支整装精良的护理团队。


以问题为导向,开展专项改进。针对当时全院护理差错频出,她开展全院“百日无差错活动”,以“护理差错”为攻克点,通过“PDCA循环”开展质量提升。为加强三防(自杀、冲动、外跑)患者的安全管理,她在各种标识上下功夫,要求做好衣着标识,多与高危患者沟通,了解思想动态,加强巡视,及时发现病情有变化,及时做相应处理。


护理标准高于国家标准。对重点护理环节,章秋萍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对于一级护理患者的巡视,国家规定一小时一次,而精神病患者则是30分钟一次;对非一级护理的患者,经评估危险的、使用特殊药物的也纳入30分钟一次的巡视管理。对抑郁症患者则实行全程重点管理。


加强护理检查,重视临床问题的查摆。大家都说,章主任不是在病区就是在去病区的路上,人称“行走的问题侦察机”。她会随时提问各类应知应会,随时询问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,包括患者的成长及家庭支持系统情况等。她还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,逐一记录查到的问题,并限时督促整改。她将原来的每周二次的护士长夜查房,改为每天护士长夜查房,在前夜班查房的基础上,要求后半夜也要进行查房,确保随时有护士长指导处理问题。


守初心:推广特色人性化护理

“患者不仅需要治愈疾病,还需要平等、尊重、回归社会。”章秋萍为此拟定了全体护理人员学礼仪、文明语的计划,加强沟通技巧学习。她对护士的表情、语言、着装、行为等多方面,提出标准化方案。章秋萍说:“一声‘休养员’,改变的不仅是称呼,更是对患者的尊重。”对年纪大的患者,一句简单的“大伯”或“大妈”,马上就会拉进与患者的距离。文明用语,礼貌服务,用心沟通,在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更加重要。


精神病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。传统的约束带美观度不够、舒适度也不佳。为提升患者感受,章秋萍组织护理团队多次外出学习取经,辗转全国各地,最终寻找到一款磁扣约束带,危险性小、舒适度高、美观度好。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引入后,引得诸多兄弟单位争相推广。


为满足患者回归社会的需求,章秋萍带领团队不断改进创新康复护理模式,对新入院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,把药疗、工疗、娱疗、教育疗法有机结合起来。正念疗法、叙事疗法、焦点解决疗法都在她的推动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,越来越多的患者切实获益。


为了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,章秋萍要求护理部每季度对患者开展一次座谈会,并完成护理满意度调查;病区每个月自行组织一次座谈会及调查,测评分纳入科室考核分,与绩效挂钩。对调查发现的不满意环节,细致分析,逐一整改。满意度调查一直沿用至今,深得患者好评。


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,家庭干预至关重要。于是,她邀请患者家属参加知识讲座,对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,宣传精神病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知识,使家属认识到家庭成员的情绪气氛和行为表现对病人预后的影响,走出对待病人过于关心、过于急躁的误区,引导家属平等的对待理解病人,不要动不动就揭他“有病”的疮疤,以指令性的语气与病人讲话,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动与人表达情感。这样一来,也就改变了患者出院之后得不到有效的家庭、情感支持的情况。


为临床护理团队做沟通技巧培训


2015年,章秋萍从护理部主任岗位上退下来,按说可以过上悠闲生活,可“章阿姨”坚持把余温留在了医院。她说,爱上这份职业,就想一直做下去,守护起大家的“心”。


意识到医院护理团队科研能力薄弱,章秋萍积极申报课题撰写学术论文,她主持的《精神分裂症病人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效果分析》课题,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、卫生局科技创新三等奖。该项目作为医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手段,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截止目前参编《精神障碍护理学》(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)一本、主编《精神心理护理专科实践》(人民出版社)一本。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1项。发表学术论文近25余篇,其中一级以上杂志和论著10余篇。2018年,医院成立护理研究室,作为研究室主任的章秋萍第一时间组建护理科研学组建设,不遗余力培养更多科研骨干。


2016年,作为浙江省护理学会精神心理专业委员会主委,章秋萍牵头申报首个浙江省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,并组建院内外精神心理专家团队编撰培训教材。两年来,顺利完成了近50名来自省内外的专科护士的培训,2019年培训教材正式出版发行,为精神心理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。


从业近40年,章秋萍一直踏实前行。在这里,有她割舍不下的患者,有她辛苦经营的护理团队,更有她努力践行的初心!幸福别人,温暖自己,用初心护“心”!

Baidu
map